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前庭导水管扩大患儿的发现途径与首诊年龄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und ways and first diagnosis age for 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children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2]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3]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
出处:

关键词: 前庭导水管扩大 发现途径 首诊年龄 听力损失程度

摘要:
目的:探讨前庭导水管扩大患儿的发现途径与首诊年龄,以及二者与听力损失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2009-01-2014-04期间,在我院儿童听力诊断中心就诊、确诊为前庭导水管扩大的122例患儿,按发现途径分为筛查组与未筛查组:筛查组分为双耳未通过组、单耳未通过组及双耳通过组;未筛查组分为声音不敏感组、言语发育不良组、突发性听力下降及其他组。分析各组发现途径与首诊年龄之间的关系,并分别对各组的发现途径及首诊年龄与听力损失程度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筛查组84例(68.85%),平均首诊年龄(17.24±17.08)个月;未筛查组37例(31.15%),平均首诊年龄(30.92±18.21)个月,筛查组较未筛查组的首诊年龄提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筛查组中,双耳通过占14.29%(12/84),双耳或单耳未通过占85.71%(72/84),其中双耳未通过占67.85%(57/84),单耳未通过占17.86%(15/84),3组平均首诊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16,P(0.01),两两比较显示双耳通过组较双耳未通过组的首诊年龄晚(P(0.01);未筛查组中,对声音不敏感组的首诊年龄[(19.69±11.16)个月]较言语发育不良组[(37.13±15.62)个月]和突发性听力下降组[(47.40±24.70)个月]提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筛查组和未筛查组听力损失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筛查组中轻中度听力损失比极重度听力损失的首诊年龄晚(P(0.01)。结论:研究提示,绝大部分前庭导水管扩大患儿可以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得到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但部分患儿表现为迟发性或渐进性听力损失,尤其是轻中度听力损失发现较晚,值得临床关注。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2]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3]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2]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3]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41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7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