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顺序差异对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影响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equence of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on severe non-proliferation diabetic retinopathy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2]北京大学民航临床医学院民航总医院眼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激光凝固术

摘要: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全视网膜光凝(PRP)方法并比较其与传统PRP方法对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远期效果。设计治疗新技术评价。研究对象100例(200眼)FFA诊断重度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伴黄斑区微动脉瘤且OCT检查无临床意义黄斑水肿者。方法患者左眼常规PRP光凝(自颞下、鼻下、颞上分四次行全视网膜光凝),右眼采用新光凝方法(全视网膜镜黄斑C型光凝联合黄斑区微动脉瘤封闭,而后行赤道部光凝、下方远周边部、上方远周边部光凝)。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而后每年随诊1次直至5年。主要指标视力及黄斑厚度,视网膜无灌注区情况以及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率。结果随诊5年者82例(164眼,82%)。到最后随诊时传统光凝法及新方法的平均视力分别为(0.45±0.02)、(0.62±0.04)(P(0.05);黄斑厚度分别为(182.32±32.31)、(158.49±42.06)μm(P(0.05)。传统光凝法70眼发生黄斑水肿,新方法为28眼。传统光凝法15眼发生玻璃体积血,新方法为3眼。传统光凝法10眼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方法为1眼。传统光凝法12眼5年后可见视网膜新生血管,新方法为3眼。其中传统光凝法1眼发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结论新的PRP光凝方法较常规方法可显著减轻黄斑水肿、再次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及新生血管发生率,更好地保留患者中心视力。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116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1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