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角膜散光的稳定性初步研究

Observation on the stability of Toric IOL implantation for the cataract with corneal astigmatism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Toric IOL 角膜散光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Acrys of SN60TT)术后的稳定性及散光度变化,评价Toric人工晶状体治疗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白内障合并中高度角膜散光患者3例。方法于2008年2月至5月就诊的白内障患者3例,术前测量所需植入人工晶状体的球镜度数和角膜本身散光度数,并通过ALCON软件计算所需植入晶状体型号,术中将人工晶状体散光轴标记线和角膜屈光力最强的子午线重合,术后定期测量患者视力、散光度数、晶状体轴位变化。3例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度数分别为1.5D、2.5D、5.5D,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应用IOLMaste(r德国Carl Zeiss公司)仪器,SRK/T公式计算出人工晶状体球镜度数。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患者的角膜散光轴,并将最大屈光度、最小屈光度及所在轴、所需球镜度数、手术导致的散光度、手术切口位置输入Alcon计算公式内,计算所需晶状体型号及晶状体散光轴向位置。散光度1.5D患者植入Acrys of SN60T3IOL,2.5D患者植入Acrys of SN60T4,5.5D患者植入Acrys of SN60T4。术后随访1年以上。主要指标术后视力、人工晶状体位置、散光度数及轴位。结果术后随访1年,3例患者晶状体位置均无明显偏心,轴位偏移均小于5度。裸眼远方视力分别为0.6、1.0、1.0,较术前均显著提高,无明显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结论 Toric人工晶状体为治疗中高度角膜散光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稳定的治疗方法 。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453 今日访问量:6 总访问量:1282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