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一次性大剂量注射二甲基亚硝胺导致大白鼠肝坏死后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

Rat hepatic fibrosis following massive necrosis induc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dimethylnitrosamine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中华系列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 [2]北京市海淀医院 [3]日本高知大学医学部病理病态学教室
出处:
ISSN: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形细胞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二甲基亚硝胺 大白鼠

摘要:
目的 肝星形细胞(HSC)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利用二甲基亚硝胺(DMN)的大白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探讨其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及HSC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大白鼠腹腔内一次性大剂量注射DMN(50 mg/kg)后,分别在6、12、24、36 h和第1、2、3、5、7、10、14天,取肝组织进行HE、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注射DMN后36 h肝坏死最严重,在坏死区未见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结蛋白(Desmin)阳性的HSC;第5天,位于坏死周围肝实质区的HSC对α-SMA和Desmin表达强阳性,这些细胞依靠残存的网状纤维移动到坏死区;第14天,坏死区被再生的肝细胞和纤维组织来代替.结论 本实验结果证明,在一次性大剂量注射DMN而引起的大片状肝坏死中,包括HSC也发生坏死、脱落,而残存实质区内的HSC活化、增生并移动到坏死区内,参与肝细胞的再生和纤维化的形成.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1193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1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