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肝星形细胞(HSC)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利用二甲基亚硝胺(DMN)的大白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探讨其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及HSC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大白鼠腹腔内一次性大剂量注射DMN(50 mg/kg)后,分别在6、12、24、36 h和第1、2、3、5、7、10、14天,取肝组织进行HE、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注射DMN后36 h肝坏死最严重,在坏死区未见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结蛋白(Desmin)阳性的HSC;第5天,位于坏死周围肝实质区的HSC对α-SMA和Desmin表达强阳性,这些细胞依靠残存的网状纤维移动到坏死区;第14天,坏死区被再生的肝细胞和纤维组织来代替.结论 本实验结果证明,在一次性大剂量注射DMN而引起的大片状肝坏死中,包括HSC也发生坏死、脱落,而残存实质区内的HSC活化、增生并移动到坏死区内,参与肝细胞的再生和纤维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