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厌氧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及病理改变,探讨其致病机制.设计 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 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25只.方法 新西兰白兔按每组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随机选取1只作为对照.向实验组的兔右眼角膜基质内分别注射痤疮丙酸杆菌悬液,建立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建模后5、8、12、17、23天进行临床表现评分,并取术眼角膜,分别进行角膜厌氧菌培养、组织病理学观察、CD4+/CD8+T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及ELISA方法测定TNF-α、IL-8含量.主要指标组织病理学改变、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TNF-α及IL-8含量.结果 兔厌氧菌性角膜炎主要表现为局限性角膜基质浸润,伴有周围组织水肿,后期出现角膜新生血管.炎症细胞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在第8天和第17天出现两个峰值(500.0±164.3和665.0±28.1);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在第17天分别增加至118.0±17.2及60.5±13.0.角膜组织内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呈阳性,CD4+表达持续强于CD8+表达.角膜内TNF-α及IL-8含量在第5、12、17天分别为(21.99±4.56)pg/ml和(22.39±4.20)pg/ml、(9.32±2.89)pg/ml和(8.10±7.24)pg/ml、(20.72±8.20)pg/ml和(22.48±11.33)pg/ml.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及TNF-α、IL-8参与了厌氧菌性角膜炎的炎症反应过程,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