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眼外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神经萌芽及运动终板的变化

The change of nerve sprouts and motor endplate after BTXA injection into extraocular muscle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机构: [1]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
出处:
ISSN: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眼外肌 神经萌芽 运动终板

摘要:
目的 研究兔眼外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后3个月的神经末梢萌芽、运动终板及肌纤维的变化,从神经再生方面探讨BTX的作用规律.设计 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 10只新西兰大白兔.方法 10只白兔,在双眼8条眼外肌肌腹各注射BTXA 2.5U,在注射0、2、4、6、8、12周时各取一条眼外肌,共60条作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化染色显示运动终板、肌纤维,用Bielschowsky银染法显示神经末梢萌芽.主要指标 有萌芽终板数/总终板数;萌芽平均总长度/有萌芽终板数;运动终板的灰度值、面积;肌纤维直径.结果 眼外肌的运动终板中,有萌芽终板数/总终板数、萌芽平均总长度/有萌芽终板数在2周(84.04±3.56,170.71±46.83)和4周(91.52±4.13,162.11±56.19)时达到最高峰,之后逐渐降低,到12周时降到最低(19.53±4.00,40.46±6.47),但仍稍高于正常值.运动终板的灰度值、面积及肌纤维直径亦出现此规律.结论 注射BTXA后的神经末梢萌芽和运动终板的变化在2~4周时最为明显,之后逐渐降低,与临床上观察到的肉毒毒素作用规律相符,为研究肉毒毒素引起的肌麻痹的恢复过程提供一种新的观察途径.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1205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1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