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正位儿童双眼视觉重建的影响因素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inocular vision reconstruction in postoperative orthophoric children with intermittent exotropia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730
出处:
ISSN: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双眼视觉 立体视

摘要:
目的分析术后正位的间歇性外斜视儿童双眼视觉功能重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2009-2019年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矫正术后获得正位的患者414例。方法患者术前、术后(3~6个月)采用同视机和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双眼视觉功能。根据术前同视机三级功能、发病年龄、手术年龄、最大看远斜视度(小角度偏斜组(40 PD;中等偏斜组40~60 PD;大角度偏斜组)60 PD)分组进行比较。双眼视觉重建是指斜视经治疗眼位达正位后,建立正常的双眼视觉功能。主要指标同视机三级功能和近立体视功能。结果手术前后近立体视觉功能无统计学差异(χ=0.999,P=0.382)。术前存在同视机三级功能组,术后双眼视觉功能重建显著优于术前三级功能不同程度丢失的各组(χ2=49.929,P=0.000)。发病年龄0~3岁组的术前同视机三级功能明显低于4~8岁及9~12岁组(χ2=18.592,P=0.006);各年龄组术后远、近双眼视觉功能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手术年龄9~13岁组的术前同视机三级功能优于3~4岁及5~8岁组(χ2=16.586,P=0.011);各手术年龄组术后远、近双眼视觉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小角度斜视组手术前后的同视机三级功能均优于中、大角度组(P均(0.05);各组手术前后的近立体视觉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术前远立体视存在与否是术后双眼视觉功能重建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病年龄越早、斜视角度越大,对同视机三级功能的损害越重。(眼科,2021,30:62-65)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73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405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7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