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不同刺激模式诱致大鼠坐骨神经痛中星形胶质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

Roles of astrocytes in different stimulus patterns of discogenic sciatic pain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 [2]北京同仁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坐骨神经痛 物理刺激 星形细胞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刺激模式诱致大鼠坐骨神经痛中星形胶质细胞作用机制。方法取 SD 大鼠 100 只,随机分组后取大鼠自体尾部椎间盘组织对大鼠 L5 神经根干扰造模,分为椎间盘压迫 (compression,CP) 组,无压迫的间盘移植 (disc,DC) 组、髓核移植 (nucleus pulposus,NP) 组、纤维环移植 (annulus fibrosus,AF) 组和假手术 (Sham) 组,每组 20 只大鼠。设定时间 (术前 1 天,术后 3 天、7 天、21 天) 测定大鼠双侧后足底机械刺激缩足阈值 (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同时脊髓取材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统计星形胶质阳性细胞数及其平均光密度值 (optical density value,OD)。结果 (1) 与术前基础疼痛阈值相比较,实验组术后 21 天内后足底 PWMT 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2) 与 CP 组相比,DC 组、AF 组及 NP 组术后均表现出显著的痛觉过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3) 除 Sham 组外,各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脊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 GFAP 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增多[CP 组:术前 (6.67±1.76),术后 3 天 (9.13±2.26),术后 7 天 (13.67±4.89),术后 21 天 (11.57±3.42);DC 组:术前 (6.50±1.19),术后 3 天 (16.11±4.01),术后 7 天 (19.64±3.63),术后 21 天 (18.51±3.17);NP 组:术前 (6.83±1.84),术后 3 天 (13.82±2.83),术后 7 天 (17.45±1.66),术后21 天 (15.68±1.27);AF 组:术前 (6.51±1.58),术后 3 天 (10.67±2.16),术后 7 天 (15.83±2.71),术后21 天 (13.53±2.35)],OD 增大[CP 组:术前 (0.058±0.03),术后 3 天 (0.12±0.01),术后 7 天 (0.17±0.04),术后 21 天 (0.10±0.02);DC 组:术前 (0.057±0.03),术后 3 天 (0.22±0.03),术后 7 天 (0.48±0.04),术后 21 天 (0.28±0.03);NP 组:术前 (0.058±0.03),术后 3 天 (0.19±0.02),术后 7 天 (0.32±0.03),术后21 天 (0.17±0.02);AF 组:术前 (0.058±0.02),术后 3 天 (0.15±0.03),术后 7 天 (0.21±0.03),术后21 天 (0.12±0.03)],其中术后 7 天增多最为显著,而对照组少有 GFAP 细胞的阳性表达;(4) 实验组中大鼠后足 PWMT 和 GFAP 阳性细胞计数及 OD 均呈负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1,相关系数为-0.918;P=0.002,相关系数为-0.701)。结论 (1) 不同刺激模式诱致的坐骨神经痛的模型,均可诱发大鼠足底痛阈降低,并使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多;(2) 炎性因素较机械压迫在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的早期 (21 天) 发挥了更显著的作用;(3) 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疼痛的过程。随着疼痛阈值的降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强,呈负相关。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116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1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