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窄谱中波紫外线对瘙痒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narrow-band ultraviolet B on pruritus in mice with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皮肤科 [2]同济大学医学院 [3]教育部心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出处:
ISSN:

关键词: 窄谱中波紫外线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瘙痒

摘要: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 ultraviolet B, NB-UVB)对于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发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ACD)小鼠模型瘙痒行为的作用,并初步探讨NB-UVB缓解瘙痒的潜在机制。方法分别用70、84、96 mJ/cm2能量的NB-UVB照射C57BL/6小鼠颈背部皮肤,24 h后观察照射部位皮肤的大体及病理改变以确定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e, MED)。分别在第1、4、8、11天,将0.15%DNFB溶液涂抹于C57BL/6小鼠颈背部皮肤上以建立慢性瘙痒小鼠模型,并观察涂药结束后3周内小鼠颈背部皮肤及瘙痒行为改变。在AC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用0、56、70 mJ/cm2能量NB-UVB照射模型组小鼠颈背部的皮肤,观察照射部位皮肤的改变并记录小鼠瘙痒行为的变化。采用ELISA、qPCR的方法检测照射后小鼠皮肤IL-10及组氨酸脱羧酶(histidine decarboxylase, HDC)的改变。结果正常8~12周龄C57BL/6小鼠颈背部皮肤的MED约为84 mJ/cm2。ACD小鼠模型造模后的第1天,可以观察到局部皮肤渗出、红斑、脱屑、干燥、结痂等改变,且瘙痒行为明显增加(P(0.05),且可持续至造模后的第21天。与对照组及56 mJ/cm2 NB-UVB照射组相比,70 mJ/cm2的NB-UVB可明显改善ACD小鼠颈背部皮肤,且瘙痒行为显著下降(P(0.05)。ELISA结果提示,照射组小鼠皮肤中IL-10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qPCR结果提示,照射组小鼠皮肤中组氨酸脱羧酶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NB-UVB可通过下调ACD小鼠皮肤中组胺的含量,上调ACD小鼠皮肤中IL-10的含量缓解ACD小鼠的慢性瘙痒行为。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皮肤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524 今日访问量:6 总访问量:1282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