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念珠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Clinical features and etiological analysis of candida keratiti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出处:
ISSN:

关键词: 念珠菌 角膜炎 真菌感染

摘要:
目的 分析念珠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特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念珠菌性角膜炎患者18例(18眼)。方法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均采集病史,根据严重程度分期观察其临床特征,并行角膜刮片、真菌培养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主要指标临床分期和特征,角膜刮片、真菌培养分离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18例患者中11例(61.11%)有病毒性角膜炎病史并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中8/11例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患者伴有糖尿病史。18例中早期7例(38.89%),表现为角膜上皮缺损、浅层角膜基质多发点状浸润灶。进展期5例(27.78%),表现为点状浸润灶融合,溃疡形成,部分伴有前房积脓。晚期6例(33.33%)表现为角膜溃疡扩大,溃疡边缘沟状融解,常伴有前房积脓。13/14例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可见真菌孢子,6/14例发现假菌丝样结构。11例(61.11%)患者角膜刮片可见酵母样真菌芽生孢子和/或假菌丝。17例行真菌培养,10例(58.82%)为白色念珠菌,3例(17.64%)为光滑念珠菌。分离的菌株对检测的眼部抗真菌药物敏感率均大于88.24%,其中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敏感率100%。结论念珠菌角膜炎多见于长期不愈、反复发作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菌落样浸润灶,严重者可形成溃疡伴有前房积脓。角膜刮片、真菌培养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对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敏感率高。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1193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1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