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再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中央角膜内皮和视神经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中华系列

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内皮 角膜 视网膜 视神经

摘要: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因屈光度数回退和欠矫行再次LASIK治疗对中央角膜内皮、视网膜及视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8例(23只眼)接受再次LASIK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中央角膜内皮情况和视网膜、视神经的电生理功能变化进行分析.分析指标: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ntral corneal density,CCD)、细胞变异系数、六角型细胞百分比,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中P100波振幅和潜伏期、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中视杆细胞反应和最大反应(视杆和视锥细胞混合反应)、视锥细胞反应的a、b波振幅、潜伏期和振荡电位总振幅.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结果 (1)角膜内皮分析结果:再次LASIK术后1周CCD较术前减少3.94%,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减少量与术中激光脉冲次数无相关(r=0.371, P>0.05),与术后角膜瓣下残留的中央角膜厚度呈高度负相关(r=-0.719, P<0.01);术后4和12周CC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细胞变异系数和六角型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2)电生理检查结果:P-VEP检查空间频率为34.0′时,再次LASIK术后2和12周与术前比较,P100波振幅增加,潜伏期缩短,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空间频率为14.0′和1.0°时,P100波振幅和潜伏期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F-ERG检查各项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再次LASIK术后早期发生可恢复性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但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术后角膜瓣下残留中央角膜厚度200 μm并非绝对安全;再次LASIK未对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功能产生明显损害,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视功能.再次LASIK术后情况尚需长期随访观察.

语种:
第一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113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1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