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肝母细胞瘤acp方案用于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preoperativ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ACP regimen for hepatoblastoma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 北京 100176
出处:
ISSN: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治疗效果 新辅助化疗

摘要:
目的研究术前新辅助化疗方案ACP(顺铂+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在小儿肝母细胞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儿科收治的30例初发初治肝母细胞瘤中、高危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ACP化疗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分析总结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初诊年龄0.17~4.83岁,中位年龄1.42岁。男18例,女12例,PRETEXT分期Ⅲ期3例,Ⅳ期27例。(2)入组的30例患儿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疗程为2~6个周期,中位为3个周期。(3)治疗前甲胎蛋白(AFP)范围821~484000ng/m L(中位228635.9ng/m L)。2周期化疗后体积变化情况分为3组:缩小(50%组、缩小50%~75%组、缩小) 75%组; AFP均下降。新辅助化疗后所有患儿均得以手术切除,其中原发灶RO切除25例,R1切除5例,采用COG危险度分层标准判断中、高危患儿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84.9%。(4)化疗毒性反应方面:仅出现Ⅲ度/Ⅳ度骨髓抑制,未见其他Ⅲ/Ⅳ级毒性反应,无不良反应相关致死事件。2周期化疗后不良反应分析结果:共统计60人次,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占26.7%(16/60),其中Ⅲ/Ⅳ度发生率占13.3%(8/60);血红蛋白下降发生率占58.3%(35/60),其中Ⅲ/Ⅳ级发生率占18.3%(11/60);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占20%(12/60),其中Ⅲ/Ⅳ级发生率占10%(6/60);恶心、呕吐发生率58.3%(35/60);肝功能异常发生率6.7%(4/60);肾功能异常3.3%(2/60),心率改变6.7%(4/60)。结论 ACP方案对降低术前血清AFP及瘤灶体积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 北京 100176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1193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1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