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不同阶段非特异性后巩膜炎扫频相干光断层扫描影像特征观察

Observation of imaging feature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idiopathic posterior scleritis using swept-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
出处:
ISSN:

关键词: 后巩膜炎 扫频相干光断层扫描成像

摘要:
目的 观察非特异性后巩膜炎患者不同疾病分期扫频相干光断层扫描(SS-OCT)的图像特征.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北京同仁医院非特异性后巩膜炎患者27例,双眼发病14例,单眼发病13例.选取患眼共41眼作为研究组,单眼发病者对侧健眼共13眼作为对照组.方法 根据人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疾病分期,自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开始,持续至稳定期之前为活动期;患者不适主诉已消失,且已停药或使用最小维持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醋酸泼尼松5~10 mg/日)和/或免疫抑制剂(口服甲氨蝶呤每周7.5 mg或更低剂量)为稳定期;稳定期后,症状重新出现和/或重新确诊活动期后巩膜炎为复发期.所有患者首诊、治疗后1、2周,1、3、6、12个月随诊,行SS-OCT检查,比较不同分期时后极部SS-OCT图像中视网膜及脉络膜异常特征及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厚度的差异.主要指标视网膜及脉络膜异常征象及消退时间,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结果 活动期患眼(n=41)SS-OCT检查异常征象表现为视网膜皱褶者23眼(56.10%)、视网膜下液11眼(26.83%)、视网膜和/或脉络膜层间点状高反射35眼(85.37%)、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波浪样改变11眼(26.83%)、视盘和/或黄斑水肿25眼(60.98%)、脉络膜结构异常12眼(29.27%);上述异常征象可同时出现在同一患者眼底的不同或相同部位.稳定期患眼(n=41)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245.923±6.829)μm,明显低于活动期(n=41)的(405.640±40.629)μm(P=).001).对比稳定期(n=41),复发期(n=12)患眼脉络膜厚度再次增加到(354.917±62.034)μm(P=0.001).结论 非特异性后巩膜炎活动期SS-OCT可见视网膜和/或脉络膜层间点状高反射、脉络膜厚度增加等异常影像,稳定期脉络膜厚度明显下降,复发期再次增加.(眼科,2024,33:107-113)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1205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1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