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基于腰椎mril5~s1节段斜前方腰椎融合术操作通道可行性分析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骨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腰椎 血管 腰肌

摘要:
目的 评估并分析 L5~S1 节段斜前方腰椎融合术 (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 操作通道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 2020 年 9 月至 2023 年 6 月于我院行腰椎 MRI 的患者共 400 例 (男女各 200 例),选取 L5~S1 节段椎间盘水平最头端的横断位 T2 加权像作为研究图像,分析测量 L5~S1 节段腰大肌与左侧髂血管间隙 (distance between left psoas and left iliac vessel,DPI)、左右髂血管间隙 (distance between bi-iliac vessel,DBI)、左侧髂总静脉形态、腰大肌相对椎间盘位置等参数。结果 43% (172 / 400) 的患者没有观察到左侧腰大肌髂血管间隙通道 (0 级),仅 8% (32 / 400) 的患者该间隙通道较适合手术 (Ⅱ 级)。左右髂血管间隙距离平均为 (26.2±11.7) mm。75% (300 / 400) 位于 AⅡ 区及以上,为高耸腰大肌,25% (100 / 400) 位于 AⅠ 区及以下,为正常或低平形态腰大肌。有 56.8% (227 / 400) 的髂总静脉下方存在脂肪组织或远离椎间盘边缘。结论 当手术节段涉及 L5~S1 时,应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充分评估该节段 OLIF 的可能性,L5~S1 相较其它节段手术操作难度大,操作可行性比例低,多数可选择髂血管间隙入路。然而仍有小部分患者可通过腰大肌髂血管间隙入路进行手术操作。操作时应注意对髂静脉可移动性进行评估,进行术中牵拉时应注意对髂血管尤其是左侧髂总静脉的保护,以减少血管损伤的风险。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骨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549 今日访问量:2 总访问量:1284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