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严重烧伤患者并发肺动脉栓塞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Establish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risk prediction model for pulmonary embolism in severe burn patient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机构: [1]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介入医学科 [2]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检验科 [3]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烧伤 危险因素 列线图 肺动脉栓塞

摘要:
目的:筛选严重烧伤患者并发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20年3月—2023年3月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67例严重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9例、女108例,年龄18~82岁。根据是否并发肺动脉栓塞将患者分为肺动脉栓塞组(26例)与非肺动脉栓塞组(241例),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治疗期间卧床时间、烧伤原因、入院时白蛋白水平、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合并高血压情况、合并吸入性损伤情况和入院时简明烧伤严重指数(ABSI)评分。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267例严重烧伤患者并发肺动脉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性能,采用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法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肺动脉栓塞组患者中>60岁、治疗期间卧床时间>7 d、合并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比例( χ2值分别为7.75、29.15、29.86、5.94),入院时ABSI评分( t=6.01)均明显高于非肺动脉栓塞组( P<0.05)。2组患者其余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治疗期间卧床时间、合并COPD、合并糖尿病、入院时ABSI评分均为严重烧伤患者并发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3.40、14.87、17.78、2.80、1.88,95%置信区间分别为1.38~8.39、4.34~50.98、4.63~68.22、1.19~6.58、1.47~2.41,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期间卧床时间>7 d、合并COPD、入院时ABSI评分高均为严重烧伤患者并发肺动脉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1.02、30.82、1.86,95%置信区间分别为2.76~43.98、3.55~267.33、1.38~2.50, P<0.05)。根据前述3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严重烧伤患者并发肺动脉栓塞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ROC曲线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5%置信区间为0.82~0.99),取最佳阈值25%时,预测模型的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93.4%;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模型校准曲线在理想曲线附近,Cox回归的一致性指数为0.80(95%置信区间为0.74~0.87);临床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的阈值概率范围为1%~98%,其净收益率>0。 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并发肺动脉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治疗期间卧床时间>7 d、合并COPD、入院时ABSI评分高,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严重烧伤患者并发肺动脉栓塞具有较佳的预测价值。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介入医学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71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89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