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内侧前额叶皮层神经可塑性与条件恐惧模型小鼠恐惧记忆的相关性分析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麻醉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内侧前额叶皮层 神经可塑性 条件恐惧 恐惧记忆 创伤后应激障碍

摘要:
目的 探讨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神经可塑性与条件恐惧(fear conditioning, FC)模型小鼠恐惧记忆的相关性,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选取12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24只,随机分为FC(-)组和FC(+)组,每组12只,分别接受非FC和FC流程。通过FC和恐惧消退范式建立PTSD动物模型,以僵住时间百分比代表恐惧记忆。采用高尔基染色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技术分析mPFC神经可塑性的变化。结果 与FC(-)组相比,FC(+)组小鼠在FC造模后[(34.08±15.37)%比(0.67±1.61)%]、恐惧消退训练时[(43.42±20.87)%比(6.75±4.61)%]、恐惧消退测试时[(31.75±16.59)%比(9.58±5.78)%]、声音线索恐惧测试时[(14.00±5.12)%比(7.33±4.50)%]、场景线索恐惧测试时[(22.50±15.31)%比(2.75±3.02)%]的僵住时间百分比更高;mPFC区域树突分支总数和树突棘密度更低[(44.67±9.20)比(58.08±15.08),(6.26±1.98)比(8.81±2.25)];mPFC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0.62±0.20)比(1.00±0.15)]、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0.60±0.16)比(1.00±0.13)]和突触后密度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 PSD95)[(0.85±0.09)比(1.00±0.03)]表达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PFC脑区神经可塑性的降低可能与恐惧记忆的增强有关,增强mPFC区域的神经可塑性可能有助于促进恐惧记忆的消退,为PTS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麻醉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594 今日访问量:3 总访问量:1285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