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淋巴瘤在眼部分布特点及MRI/CT特征,提高该病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9月来北京同仁医院以眼部症状就诊,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经病理证实为眼部淋巴瘤、有完整的MRI/CT影像资料的73例患者,男47例、女26例。结果淋巴瘤位于双眼24例,右眼23例,左眼26例(合计97侧),常见于中老年男性患者,中位年龄(60±12)岁。病理上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瘤5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7例;T细胞和其他类型比较少见,淋巴母细胞淋巴瘤3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2例,滤泡性淋巴瘤和NKT淋巴瘤各1例。病变边缘清晰64侧,欠清晰17侧,模糊16侧。29侧病变表现为局限性肿块,分别位于结膜16.5%(16/97)、泪腺5.2%(5/97)、眼睑3.1%(3/97)、眼肌2.1%(2/97)和泪囊3.1%(3/97);68侧表现为弥漫性病变,分别累及眶隔前区39.2%(38/97)、肌锥外区71.1%(69/97)、肌锥内区55.7%(54/97)、眼球区46.4%(45/97)、骨膜下区14.4%(14/97)、肌锥区75.3%(73/97)、泪腺区39.2%(38/97)和视神经鞘区34.0%(33/97)。MRI(70例/94侧)显示T1WI呈等信号88/94侧,低信号6/94侧;T2WI呈等信号52/94侧,稍高信号40/94侧,混杂信号2/94侧。信号均匀67/94侧,不均匀27/94侧。增强扫描轻度强化27/94侧,中度强化67/94侧;强化均匀52/94侧,不均匀42/94侧。CT(21例/24侧)扫描显示18/24侧表现为等密度,6/24侧表现为稍高密度。均匀7/24侧,不均匀17/24侧。邻近骨质无变化16/24侧,受压变形6/24侧,骨质破坏2/24侧。病变常可累及周围结构,如眶尖(27/97侧,27.8%)、眶下裂(14/97侧,14.4%)、翼腭窝(10/97侧,10.3%)、眶上神经(8/97侧,8.2%)、海绵窦(8/97侧,8.2%)和面部软组织(6/97侧,6.2%)等。结论眼部淋巴瘤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男性患者,表现为多结构、多部位受累,MRI呈等/稍长T1和T2信号,增强扫描轻中度均匀/不均匀强化,周围骨质无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