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管电流调制技术在上气道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The Application of Tube Current Modulation Technique in CT Examination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上气道 CT 滤波反投影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综合评价法

摘要:
目的探讨上气道CT检查中使用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在管电流调制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各选取33例成人上气道CT检查病例,共3组99例:常规剂量组,预设管电流量250 mAs;推荐剂量(Doseright)组,使用系统根据定位像和扫描范围推荐的有效mAs;Z轴管电流调制(Z-DOM)组,系统根据定位像在人体Z轴方向自动调节管电流。前两组扫描过程中m A保持不变,Z-DOM组mA改变;其他参数相同。用3mm层厚重组正中矢状面图像,测算对比噪声比(CNR);并用5分法对正中矢状面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对各组辐射剂量指标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主客观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的CTDI分别为:(14.70±0.00)m Gy、(16.50±2.59)m Gy、(4.60±1.99)m Gy,DLP分别为(465.87±31.55)m Gy·cm、(526.15±98.28)m Gy·cm、(147.74±67.08)m Gy·cm,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DI和DLP的F值分别为381.24和270.08,P(0.05),Doseright组的剂量高于常规剂量组10%,Z-DOM组明显低于前两组,分别为常规剂量组的30%、Doseright组的25%;三组CNR分别为523.91±80.75、540.28±117.65、511.09±107.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03,P=0.549)0.05);三组的主观评价指标分别为10.5(10,11.5)、11(10.5,11.5)、12.5(12.25,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73,P(0.05),两两比较Doseright组略高于常规剂量组(χ2=0.038,P)0.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DOM组高于常规剂量组和Doseright组(χ2值分别为36.972和35.601,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气道CT检查使用Z-DOM技术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且保持较高的图像质量,可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54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82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