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临床分析

Clinical analysis of occult macular dystrophy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黄斑变性 视锥(视网膜) 视网膜电描记术

摘要:
目的 探讨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患者9例(14只眼),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7 ~ 53岁,平均36岁。患眼行视力、双目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网膜电图(ERG)、多焦ERG、视诱发电位、相干光断层扫描及色觉等检查。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多焦ERG的1环和2环P1波的潜伏期、振幅密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患眼多焦ERG的1环和2环P1波的潜伏期、振幅密度与视力的相关性采用一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9例(14只眼)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患者中,视力0.05 ~0.2者9只眼,0.3 ~0.6者4只眼,≥0.7者1只眼。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下降,但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ERG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仅多焦ERG检查结果显示黄斑中心区功能受损。1环P1波潜伏期:患者组(27.67±1.07) ms,对照组(26.28±1.88) m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8,P<0.05);1环P1波振幅密度:患者组(42.71±15.48) nv/deg2,对照组(66.79±14.87) nv/deg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259,P<0.05)。2环P1波潜伏期:患者组(27.80±1.20)ms,对照组(26.91±0.82)m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5,P<0.05);2环P1波振幅密度:患者组(24.99±8.49) nv/deg2,对照组(39.20±6.47) nv/deg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3,P<0.05)。患者组1环和2环P1波的潜伏期(r=-0.329,-0.369)和振幅密度(r=0.053,0.057)与视力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而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ERG检查均正常,多焦ERG改变为黄斑部锥细胞营养不良的主要表现。

语种: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116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1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