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左心室心肌发生脂肪替代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心血管CT筛查示左心室心肌脂肪替代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51.9±14.7)岁.以左心室心肌CT值≤-30 Hu为左心室心肌脂肪替代标准.分析左心室心肌脂肪替代患者左心室受累节段、受累程度等.结果 45例患者中冠心病患者25例(男20例,女5例),平均年龄(61.2±10.4)岁.非冠心病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7.8±13.3)岁.冠心病患者单支病变占56%,双支病变占20%,三支病变占24%,合并室壁瘤形成者3例,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者1例,平均左心室横径(54.5±9.4)mm,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51.8±13)%.非冠心病组患者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例,房间隔缺损1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其余15例患者心内结构未见异常,平均左心室横径(51.1±9.1)mm,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59.4±13.9)%.冠心病患者脂肪替代均位于左心室梗死区,表现为心内膜下条带状或线状低密度区,其中伴左心室室壁变薄(<5 mm)患者21例,18例患者脂肪替代累及左心室心尖部,其次为室间隔远段(15例)和左心室前壁远段(11例),室间隔中段和前壁中段患者各7例,左心室基底段受累患者仅1例.非冠心病患者脂肪替代主要累及室间隔,表现为条带状脂肪替代17例,小片状替代3例,其中室间隔中段受累11例,室间隔远段10例,心尖部9例,脂肪替代累及左心室壁间患者14例,累及心内膜下患者10例,其中4例患者左心室壁间与心内膜下均受累.结论 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肌脂肪替代在受累部位、形态等方面不同,了解这些差异对判断左心室心肌脂肪替代的病因有重要意义,非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脂肪替代的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