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双手微切口与常规切口超声乳化手术的角膜屈光分析

Corneal refraction analysis of phacoemulsification between bimanual microincision and conventional incision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
出处:
ISSN: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微切口 屈光 手术源性散光

摘要:
目的比较双手微切口与常规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后角膜屈光变化的差异。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102例(122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方法58例(66眼)双手微切口手术患者(组1)及44例(56眼)常规切口手术患者(组2)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TMS-4型角膜地形图检查,比较角膜曲率的变化。主要指标角膜中心区3mm和6mm范围内角膜曲率平均值。结果术后3个月组1与组2角膜中心区3mm比较:切口半经线(10:30)角膜曲率平均值与术前差值,组1、组2分别为(-0.06±0.91)D、(-0.44±0.53)D(P=0.025)。经线分析:切口经线(10:30)角膜曲率平均值与术前差值,组1、组2分别为(-0.07±0.55)D、(-0.26±0.42)D(P=0.099)。直接手术源性散光分析:组1、组2分别为(0.22±0.59)D、(0.43±0.60)D(P=0.139)。术后3个月组1与组2角膜中心区6mm比较:切口半经线(10:30)角膜曲率平均值与术前差值,组1、组2分别为(-0.35±0.57)D、(-0.68±0.61)D(P=0.022)。经线分析:切口经线(10:30)角膜曲率平均值与术前差值,组1、组2分别为(-0.32±0.71)D、(-0.34±0.42)D(P=0.909)。直接手术源性散光分析:组1、组2分别为(0.33±0.98)D、(0.50±0.60)D(P=0.342)。术后1周、1个月切口半经线、经线及手术源性散光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手微切口较常规切口超声乳化手术的角膜屈光改变更小。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418 今日访问量:3 总访问量:1279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