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晶状体后照明数码摄像技术在白内障检测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photography with retroillumination for lens in cataract study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北大核心 ◇ 中华系列

机构: [1]100730,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出处:
ISSN:

关键词: 白内障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普查

摘要:
目的评价晶状体后照明计算机数码摄像技术检查白内障患者晶状体混浊及其程度的可靠性,探讨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后照明数码图像的特征.方法将白内障后照明测试仪(cataractscreener,CT-S)与计算机内置的图像采集卡相连,对33例(64只眼)正常人及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进行数码摄像,观察CT-S数码摄像技术检测的图像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晶状体混浊程度的一致性及其干扰因素的特征.应用PhotoShop阈值分割法及自行编制的Matlab程序定量分析不同检查者CT-S图像上晶状体混浊的面积.结果CT-S数码摄像技术检测白内障患者晶状体皮质、后囊膜下混浊的图像较裂隙灯显微镜清晰.CT-S数码摄像技术检测晶状体混浊的特异性及皮质与后囊膜下型白内障的敏感性分别为94%及90%;对核性白内障患者的检测,裂隙灯显微镜优于CT-S数码摄像技术.3位不同检查者摄取CT-S图像的晶状体混浊相对面积变异系数为2.23%~10.86%.CT-S图像特征:晶状体皮质混浊为线状、楔形或聚集成簇状排列的斑块状阴影,晶状体后囊膜下混浊为成片的空泡状或颗粒状阴影.结论CT-S图像具有较高检查者间的一致性,可客观记录晶状体皮质及后囊膜下混浊程度,为白内障的定量研究奠定基础,但不适用于核性白内障的筛查与评价.

语种: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100730,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116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1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