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体外培养大鼠白内障模型晶状体的早期生化改变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北大核心 ◇ 中华系列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 [2]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 [4]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5]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出处:
ISSN:

关键词: 白内障 组织培养 晶体 生物化学

摘要:
目的 进一步探讨白内障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器官培养方法 ,以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及半乳糖作用于晶状体 ,诱发大鼠晶状体形成白内障 ,在培养初期测定晶状体内非蛋白质巯基(nonproteinsulfhydryl,NP SH)、蛋白质巯基 (proteinsulfhydryl ,P SH)和不溶性蛋白质二硫键的含量 ,脂类过氧化水平 ,以及与谷胱甘肽代谢有关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eroxidase ,GSH PX)、谷胱甘肽还原酶 (GSHreductase ,GSSG R)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GSHStransferase ,GSH S)的活性。结果 培养初期 (10min)低浓度药物培养基中晶状体NP SH、P SH含量降低 ,二硫键含量呈升高趋势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GSH PX、GSH S活性升高 ,丙二醛 (malonaldehyde,MDA)具有升高趋势 ;GSSG R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亚硒酸钠及半乳糖可在体外诱发大鼠晶状体发生混浊 ,并在早期即可诱发晶状体发生生化改变

语种:
第一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405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7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