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儿童肝母细胞瘤术后化疗中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预防效果

Effect of 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on the prevention of neutropenia in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of hepatoblastoma in children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中华系列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儿童 肝母细胞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 预防

摘要: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儿童肝母细胞瘤术后化疗中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肝母细胞瘤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4周期相同方案化疗,观察组患儿予皮下注射PEG-rhG-CSF 100 μg/kg,1次/周期,对照组患儿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5 μg/kg,1次/d。治疗期间监测患儿血常规并记录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抗生素使用率、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情况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ANC(1.5×109/L发生率、ANC(0.5×109/L发生率、ANC(0.5×109/L持续时间、ANC由最低点恢复至≥2.0×109/L所需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ANC的最低值分别出现在第11天和第9天,分别为(3.0±2.0)×109/L和(2.1±1.5)×109/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患儿ANC变动幅度较小,化疗周期末ANC数值相对较高。两组患儿FN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EG-rhG-CSF 1次给药与rhG-CSF连续多次给药在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术后化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549 今日访问量:2 总访问量:1284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