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训练方式对共同性斜视术后患者眼位控制及立体视觉功能重建的影响

Effect of different training methods on ocular alignment and stereoacuity reconstruction for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con-comitant strabismu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730 [2]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州 510500
出处:
ISSN:

关键词: 共同性斜视 眼位控制 立体视觉 视感知觉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训练方式对共同性斜视术后患者的眼位控制及立体视觉功能重建的效果。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进行斜视矫正术的213例共同性斜视患者。方法所有患者术后1周开始以训练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传统双眼视觉训练组76例和视感知觉训练组72例,于术后1周,1、3、6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三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眼位控制情况及立体视觉功能变化。主要指标斜视度、知觉眼位、扭曲度、正位率、立体视觉功能。结果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传统训练组和视感知觉组眼位正位率分别为78.46%、86.84%、91.67%,其中视感知觉训练组正位率显著高于观察组(χ2=4.78,P=0.03);三组患者远近斜视度均较术后1周时显著增加(F远=676.69,F近=794.65,P均=0.000)。视感知觉组术后3、6个月知觉眼位水平偏移数值较术后1周显著降低(F=98.34,P=0.000),其他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传统训练组和视感知觉组扭曲度平均偏移较术后1周显著降低(F=90.37,P=0.000),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远立体视术后3、6个月时观察组和传统训练组远立体视较术后1周显著提升,视感知觉组术后1、3、6个月时较术后1周均有改善(F=86.70,P=0.000)。视感知觉组和传统训练组术后1、3、6个月近立体视功能较术后1周显著改善(F=25.90,P=0.000),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共同性斜视患者术后立体视功能可以获得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传统训练组和视感知觉训练组近立体视功能重建效果更好。视感知觉组远立体视重建效果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他两组,这可能与其可以获得更稳定的眼位控制相关。(眼科,2020,29:421-425)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73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354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82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