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视觉训练对共同性斜视患者术后眼位控制及双眼视觉功能重建疗效的临床研究

Effects of visual training on eye position control and binocular visual function reconstruction for concomitant strabismus patients after surgery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ISSN:

关键词: 共同性斜视 眼位偏斜 双眼视觉功能 视感知觉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视觉训练方式对年龄≥9岁的共同性斜视患者术后的眼位控制及双眼视觉功能重建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进行斜视矫正手术的共同性斜视患者133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66例,年龄9~34岁,平均年龄(15.6±7.8)岁。于术后1周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传统双眼视觉训练组及视感知觉训练组。传统双眼视觉训练组和视感知觉训练组患者分别接受相应训练,与观察组全部完成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眼部常规检查、斜视度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双眼视觉功能检查及视感知觉检查。以■描述患者的年龄和斜视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年龄;以术后1周为基线,采用GLM重复测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患者的斜视度;以例数和百分比描述患者的性别、斜视类型、双眼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及立体视功能,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性别和斜视类型。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三组患者的双眼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及立体视功能。结果眼位控制方面,观察组、传统双眼视觉训练组及视感知觉训练组等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术后组内比较看远斜视度和看近斜视度均较基线值(术后1周)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远,近=33.65,36.84;P(0.05);三组患者各时间点看远斜视度和看近斜视度组间及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远,近=0.38,0.63,0.22,0.55;P)0.05)。术后组内比较,视感知觉训练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水平偏移数值均较基线值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水平=7.80,P(0.05);三组患者知觉眼位水平偏移和垂直偏移各时间点组间及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水平,垂直=1.01,1.81,0.59,1.30;P)0.05);三组患者垂直偏移各时间点术后组内比较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垂直=0.95,P)0.05)。双眼同时视功能方面,三组患者双眼同时视功能各时间点术后组内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38,P)0.05);三组患者双眼同时视功能各时间点组间及交互作用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3.92,3.19;P)0.05)。融合功能方面,三组患者双眼融合功能各时间点组间及交互作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1,2.54;P)0.05);术后组内比较,传统双眼视觉训练组和视感知觉训练组在术后6个月时较基线值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9.13,P(0.05)。立体视功能方面,三组患者远立体视功能和近立体视功能各时间点组间及交互作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远,近=0.16,10.36,0.24,0.99;P)0.05);术后组内比较,视感知觉训练组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远立体视功能较基线值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远=9.05,P(0.05);术后组内比较,三组患者近立体视功能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近=4.86,P)0.05)。结论大龄儿童及成年共同性斜视患者术后通过视感知觉训练在知觉水平上可以获得更稳定的眼位控制并更好地重建远立体视功能。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116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1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