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颈项部复杂创面的修复策略与临床效果

Repair strategies and clinical outcomes for complex cervico-occipital wound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中华系列

机构: [1]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武汉 430060
出处:
ISSN:

关键词: 烧伤 外科皮瓣 负压伤口疗法 放射性溃疡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 复杂创面 创面修复

摘要:
目的:探讨颈项部复杂创面的修复策略及其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4年3月—2023年12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收治3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颈项部复杂创面患者,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25~80岁,包括17例放射性溃疡患者、8例电烧伤患者、6例坏死性软组织感染患者。入院时创面面积为8.0 cm×5.0 cm~51.0 cm×21.0 cm。所有患者入院后先行多学科团队协作诊疗及全身支持治疗,再行Ⅰ期清创联合负压伤口疗法;坏死组织彻底清除后,Ⅱ期根据创面特征选择修复方式:行游离组织瓣移植者22例、带蒂组织瓣移植者5例、局部组织瓣联合自体头部刃厚皮片移植者4例。游离组织瓣面积为15.0 cm×8.0 cm~45.0 cm×10.0 cm,带蒂组织瓣面积为11.0 cm×6.5 cm~17.0 cm×8.0 cm,局部组织瓣面积为5.0 cm×3.5 cm~7.0 cm×5.0 cm。将所有组织瓣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后行颈项部功能康复训练及组织瓣供受区综合瘢痕治疗。术后观察组织瓣成活情况、外形,组织瓣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感染或溃疡复发情况,以及供皮区创面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组织瓣供受区瘢痕情况,通过自制颈部康复功能评定量表评估颈项部疼痛、活动度、肌力、日常生活能力,按照文献的方法评估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术后所有组织瓣均完全成活且外形良好;组织瓣供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未见感染或溃疡复发;供皮区创面愈合好。Ⅱ期术后随访时间为6~48个月。末次随访时,27例患者中组织瓣供区瘢痕VSS评分为2分者16例、3分者7例、5分者2例、7分者2例,组织瓣受区瘢痕VSS评分为3分者17例、4分者8例、5分者2例;另外4例患者颈项部瘢痕VSS评分为5分者2例、7分者2例。在颈项部康复功能评定中,所有患者疼痛情况、肌力均评定为优,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为优者22例、良者9例。患者中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者23例、比较满意者7例、一般满意者1例。结论: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精准诊断和治疗体系与个体化修复策略,结合术后系统性功能康复训练及瘢痕综合管理方案,可有效促进颈项部复杂创面愈合,改善颈项部功能及减轻瘢痕,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武汉 43006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8504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584 更新日期:2025-09-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