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成人鼻骨末端、鼻骨孔、鼻骨其他孔及咬合缝间骨型鼻颌缝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附1 600例分析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of the morphology of the nasal bone end, foramen of nasal bone, accessory foramen of nasal bone, and nasomaxillary suture in 1 600 case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中华系列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730
出处:
ISSN:

关键词: 鼻骨 鼻骨孔 鼻颌缝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多平面重建 容积再现

摘要:
目的:探讨易与骨折混淆的鼻骨末端、鼻骨孔、鼻骨其他孔和咬合缝间骨型鼻颌缝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资料库1 600例成人正常鼻骨影像资料,其中男800例、女800例,年龄18~80岁。采用MSCT薄层扫描,利用标准算法的原始图像重建出容积再现(VR)图像,分析鼻骨末端形态8种类型(M型、左侧缺损型、右侧缺损型、拱型、V型、倒V型、锯齿型、平坦型)的占比;利用骨算法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重建出平行于硬腭的横断面和平行于鼻骨的冠状面图像,对鼻骨末端形态、鼻骨孔、鼻骨其他孔和咬合缝间骨型鼻颌缝进行侧别、性别间对比分析;将鼻骨划分为6个象限,分析鼻骨孔、鼻骨其他孔的位置占比。结果:(1)鼻骨末端形态最常见的3种类型依次是M型[男60.00%(480/800)、女48.75%(390/800)]、锯齿型[男12.75%(102/800)、女14.13%(113/800)]和左侧缺损型[男7.63%(61/800)、女11.13%(89/800)],其中M型和左侧缺损型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其余6种类型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05)。(2)鼻骨孔出现率为59.93%(959/1 600,例),共1 683孔,其中男性为67.25%(538/800)、963孔,女性为52.63%(421/800)、720孔,男性鼻骨孔出现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5.63, P<0.001);左侧为53.25%(852/1 600)、右侧为51.94%(831/1 600),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44, P=0.230)。鼻骨孔以前中象限最多见,男性为67.49%(650/963)、女性为69.86%(503/720)。(3)鼻骨其他孔总出现率为23.13%(370/1 600)、共506孔,男性为31.13%(249/800)、女性为15.13%(121/800),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7.60, P < 0.001);左侧为14.88%(238/1 600)、右侧为16.06%(257/1 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86, P=0.353)。鼻骨其他孔最常见于前上象限,男性为34.49%(119/345)、女性为26.08%(42/161)。(4)咬合缝间骨型鼻颌缝总出现率为39.68%(635/1 600),男性为58.38%(467/800)、女性为21.00%(16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33.43, P<0.001);左侧为34.75%(556/1 600),右侧为33.25%(532/1 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80, P=0.370)。 结论:通过MSCT的MPR和VR技术可以提高对鼻骨末端、鼻骨孔、鼻骨其他孔和咬合缝间骨型鼻颌缝的影像特征的识别。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73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116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1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