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紫外线联合核黄素治疗兔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ultraviolet combined with riboflavin for the rabbit bacterial keratiti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关键词: 角膜炎 葡萄球菌感染 紫外线疗法 核黄素

摘要:
目的探讨紫外线联合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术(CXL)对兔细菌性角膜炎感染控制及基质修复的作用。方法实验研究。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注射于新西兰白兔右眼角膜浅基质层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兔角膜炎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4只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CXL组、抗生素组、CXL+抗生素组及未处理组,每组11只。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28 d分别行裂隙灯外眼照相、眼前节OCT和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检查,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法下兔角膜炎的临床表现评分(结膜充血、角膜溃疡、浸润、水肿、新生血管及角膜基质炎症细胞)和治疗效果;通过病变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角膜炎症细胞浸润及组织修复情况。正态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非正态资料采用配对秩和检验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4个组数据进行比较,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对重复测量资料进行各个时间点以及各个处理组的组间比较。结果CXL组和CXL+抗生素组动物结膜充血程度在治疗3d后由治疗前3(2,-4)和3(2,-3)级减轻为2(1,-3)和2(1,-2)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1,-5.50;P(0.008);14d时抗生素组由治疗前3(3,-4)级变为2 (1,-2)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1, P(0.008);未处理组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治疗14 d后CXL组和CXL+抗生素组角膜溃疡面积(0.08±0.05)、(0.07±0.05)cm2较治疗前(0.40±0.18)、(0.49±0.24)cm2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9,-3.64;P(0.008);治疗14d后,CXL组和CXL+抗生素组新生血管开始消退,由治疗7 d时的1 (1,-2)和1 (0,-2)级减少至1 (1,-1)和0(0,-1)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7,3.80;P(0.012 5)。CXL组、CXL+抗生素组在治疗后14 d,角膜水肿程度明显减轻,由治疗前的(650±154)、(785±255μm减轻到14d时的(432±95)、(455±10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0, 4.92;P=0.00)。角膜基质炎症细胞密度也由(446±257)、(321±145)个/mm2,减少至(107±66)、(114±94)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 4.76; P(0.05)。光学显微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CXL组、CXL+抗生素组在治疗7 d时,角膜溃疡大部分愈合,上皮细胞清晰可见、排列不齐,基质层少量中性粒细胞;治疗14 d上皮层完整,基质细胞排列整齐、结构清晰,炎症细胞明显减少。结论紫外线联合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术对兔细菌性角膜炎感染控制、溃疡修复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作为抗生素治疗的辅助手段。

基金:
语种: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1193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1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