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新型智能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呼吸力学的影响

Effects of a new intelligent ventilation mode on clinical respiratory mechanic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CSCD-E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新型智能通气模式 智能触发 自适应分钟通气 呼吸力学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智能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临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84例ARDS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新型智能通气模式(智能触发+自适应分钟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通气模式(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相关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及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通气时间、人工操作次数、呼吸机报警次数、机械能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通气后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肺静态顺应性较通气前上升,气道峰值、气道闭合压较通气前下降(P(0.05);观察组通气后呼吸频率、肺静态顺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钟通气量、气道峰值、气道闭合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通气后pH值与通气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通气后PaO2高于通气前,PaCO2低于通气前(P(0.05);观察组通气后pH值、Pa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气后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智能通气模式用于ARDS治疗可缩短通气时间,降低机械能,减少医护工作量,而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呼吸力学指标,保护肺功能。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1193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1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