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白内障眼的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研究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
出处:
ISSN:

关键词: 对比敏感度 眩光 波前像差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改变。设计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2例(107眼),其中皮质性白内障组31例(50眼)、核性白内障组17例(32眼)、后囊下白内障组14例(25眼);正常对照组36例(36眼)。方法使用主观像差仪和自动眩光对比敏感度检查仪对受试者进行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检测。主要指标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结果各组白内障患者整体像差和总高阶像差普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皮质性白内障组和核性白内障第5阶像差高于正常组(P(0.05)。所有受试者眩光敏感度均比对比敏感度下降明显(P(0.05)。与正常组相比,皮质性白内障组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在低频段和中频段下降显著,核性白内障组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在低频段下降显著,后囊下白内障组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在全频段下降显著(P(0.05)。白内障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和高阶像差存在相关性,但在不同类型白内障,在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的不同频段,在各阶像差中结果有所不同(r=0.716~-0.191,P(0.05)。结论早期白内障患者波前像差增高,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下降。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检查和波前像差测定结合进行,可有效、客观、定量地反映早期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下降。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1193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21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