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约1/3的先天性白内障由遗传因素引起,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确定至少26个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ADCC)的致病基因,发现的致病基因突变已超过100种。目的明确一ADCC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对2011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一来自河北的汉族ADCC家系进行分析,在获得受检者知情同意后,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并采集外周静脉血各5 ml,提取全基因组DNA。在已知的17个ADCC致病基因周围选取21个荧光标记的微卫星,经多重PCR扩增后进行连锁分析,两点法计算LOD值。对候选基因进行DNA直接测序分析,用ProtScale软件对基因突变前后蛋白局部的疏水性进行分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所有家系成员及100个正常对照者进行基因突变共分离分析。结果该家系共4代20名成员,其中患者9例,连续4代均有患者发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临床检查证实9例患者均为双眼晶状体核性混浊。连锁分析发现微卫星D2S325和D2S2358与该家系中所有患者均连锁,重组分数(θ)为0时D2S325获得最大LOD值,为4. 68。对位于D2S325附近的CRYGC和CRYGD基因进行DNA直接测序,发现CRYGD基因cDNA第127位一已知错义突变(c. T127C),导致编码蛋白第43位色氨酸变为精氨酸(p. W43R)。ProtScale软件预测突变后的CRYGD蛋白第43位及其周围氨基酸疏水性明显增加。该突变与家系内所有患者表型共分离,家系中表型正常的成员及100名正常对照者均未发现此突变。结论 CRYGD基因c. T127C突变是该ADCC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蛋白局部疏水性增加造成的空间结构异常可能是引起该ADCC家系发病的主要原因。